甌窯在浙江溫州,永嘉、瑞安一帶,始於東漢,終於宋。其窯場數量及規模遠不如越窯,製品亦不及越窯精美。
甌窯瓷器胎質細膩;呈色較白,未完全燒結,釉為淡青色,透明度較高,但不夠穩定,有剝落現象,時稱“縹瓷”。紋飾簡單,常見的有弦紋褐彩、蓮花瓣紋、水波紋等,另善使點彩,尤其起筆細落筆粗之特色,似與所繪彩料有關,新穎罕見,不失為獨創風格。
甌窯器形種類,大多與越窯相同,有罐、碗、缽、壺、盤等。
青釉褐彩雞首壺
東晉。高19.5釐米,口徑8.1釐米,底徑11.2釐米。1985年浙江溫州東晉永和七年(西元351年)墓出土,現藏溫州市博物館。此壺胎質細膩,釉色青黃溫潤。盤口,方唇,小頸,溜肩,鼓腹,平底。流作引頸高昂的雞首狀,另一側口肩之間安圓環形?,肩上有對稱橋形系一對。肩腹部用深褐色彩繪釉下圓點,組成八組三角形區間,內飾同色圓珠形花。佈局疏密得當,圓點似隨意又似嚴謹,佈滿器身,裝飾感甚強。
青釉牛形燈盞
東晉,高13.4釐米,底徑17.5釐米,1956年浙江瑞安出土。現藏浙江省博物館。此燈以淺盤為底,燈柱居中,為上鼓腰收底漸大的瓶狀體,柱頂及底後端均開方孔,為插燈芯之用。盤口和柱頂間安有自粗漸細的彎曲形把手,燈柱飾一頭站立姿態的牛,四肢疊壓在柱上,嘴和雙眼施褐彩,極為生動有神。是甌窯中瑰麗的青瓷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