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Olivia《Romance》:原來情歌可以更美的

日本有小野麗莎,華人有Olivia Ong(王儷婷)。恐怕就連將“波薩諾瓦”音樂帶到美國、並很快風靡國際的爵士大師Stan Getz自己都沒想到,這種源自巴西的曲風,最後會在東亞這個溫文爾雅的地域落地生根,並湧現出更精緻、更柔美和更細膩的詮釋者。

在日本以演繹“波薩諾瓦”曲風而成名的Olivia,於去年初,以一張同名英文專輯轉戰華語樂壇。去除了老爵士樂裏的厚重,改以一襲輕紗般的輕盈上陣,Olivia也因為將西洋的醇和東方的甜很好的結合,從而在日趨僵化的主流音樂產業中,讓人有了眼前一亮的別開生面感。

但有的歌迷也會對Olivia的首張同名專輯感到不過癮,畢竟那是一張純英文的專輯,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Olivia作品的傳播,從而讓喜歡她,並且想讓更多的人喜歡她的歌迷感到遺憾。另一方面,“爵士”和“波薩諾瓦”這些標籤,雖然提供了足夠的專業度,並且提升了作品的檔次感,但另一種擔心卻是,作為深詣此中之首的Olivia,會不會因此而走上專業卻類型化的道路。而太多的前車之鑒證明,一個唱將級的歌手,因為風格而類型化,其實並非是一件好事,唱得專業唱得好,有時候往往也需要感性去襯托。要不然,就很有可能造成作品和歌迷的一種疏離感。

在這方面,Olivia卻是想到了大部分歌迷的前面。如果說上張同名專輯,展現的只是Olivia在爵士情調的琴室一角的話,那麼新專輯《Romance》則無疑是一個更完整也多彩的世界,這裏有她的專業,有她的感性,有國際化的時尚,也有東方的舒展。

在整張音樂上,《Romance》比上張專輯更去爵士化,在聽覺上更流行化。別以為流行就降低了音樂的檔次,事實上在流行音樂的世界裏,流行和感性永遠是優秀作品的評價標準,反而是那些過於追求高端的類型化曲風作法,有時候往往會達到過猶不及的後果。從爵士這個角度來講,至少在華語區這麼多年來流行的,正是那些爵士情歌、爵士人聲或者流行化的Swing和Big Band,因為在這種曲風裏,華語歌手更可以將自己的多情和柔情,得到進一步釋放。而真正的“波普”和“前衛爵士”等曲風,由於對節奏和即興等專業要求過高,因此即使是個中高手,也往往會因為過於對技術的追求,而疏於情緒和情感的呈現。

而在表現度上,《Romance》中也顯得相當豐富。既有延續Olivia招牌風格的《A Love Theme》,亦有百老匯情趣的三拍曲《Let It Rain》,而《Ready For Love》和《要你管》除了擁有相同的鄉村音樂情趣味,更因為前者加入的雷鬼節奏,以及後者融入的Indie情結和態度,從而有了既復古又時尚更好玩的味道。


翻唱自《隱形的翅膀》的英文版《Invisible Wings》,則因為對原曲棱角分明的勵志心聲,作為了音色上更圓潤穩重的處理,從而有了一種更回味無窮的美感。翻唱很難,但Olivia也用這首翻唱表明了,翻唱其實也並不是很難。同理的,還有經典聖歌《Amazing Grace》,簡約的民謠編曲中,更顯現出Olivia的聲線細節,在保留了作品應該有的莊嚴感的同時,也賦予了作品以一種文藝化的深情和專注。

而Olivia的首支中文主打歌《海枯石爛》,則很好地融合了本色的情緒和文藝化的渲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主流樂壇的情歌,往往或悲情雞血,或者刻意強調編曲層次的大環境下,這首單曲卻很好地將著力於編曲的細膩,同樣融入於作品本色的演唱中,從而讓作品的詞曲唱本身,就有了很好的層次感,以及很有情調的精緻感。這才是,原來情歌可以更美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