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專心去捕捉 民俗攝影入門基礎和特點來源:蜂鳥網 è²

民俗攝影,作為一門年輕的攝影門類,與其它攝影雖有不少共性,但又有許多個性即非凡性。民俗攝影的非凡性,決定了它有自身的內在規律。把握並適應這些規律,就能在民俗攝影實踐中取得主權,從而使自己的民俗攝影水準不斷進步,不斷有所創新。要搞好民俗攝影需要遵循的原則和注重的問題比較多,如提高攝影技術、技法等,但主要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要學點民俗攝影理論

  從嚴格的意義上講,以民俗事象為題材的攝影作品不一定都是合格的民俗攝影作品。因為,民俗攝影具有極強的學科邊緣性,它既是民俗學、社會學的組成部分,又與人類學、歷史學、考古學、民族學等學科相聯系,其自身也涉及攝影藝術的許多門類。所以,民俗攝影工作者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具有一種特定的民俗文化的觀察力和極強的民俗意識,對具體民俗事象的形成、發展及其與傳統文化的關係能有較深刻的理解,才能準確地把握民俗事象的深厚內涵,拍出優秀的民俗攝影作品。

  就目前我國民俗攝影隊伍而言,不論是有一定資歷的中老年攝影工作者,還是眾事攝影經歷不長的年輕同志,可以說,絕大多數都是初涉民俗攝影這一領域,對有關民俗攝影的理論知識普遍比較缺乏,對諸如什麼是俗學、民俗學包括那些內容,民俗攝影的特性、內涵、原則及應具有的技術技法等比較模糊。致使一些同志的創作思路長時間停留在單純為了獵奇而紀錄或囿於唯美的藝術創作。

  有的認為,民俗攝影就是到少數民族、邊遠落後的地方去拍攝,漢族、內地、城市沒有什麼民俗題材可拍;有的在拍攝過程中,舍本求末,不得要領,使得許多難以碰到的拍攝良機失之交臂;有的乾脆這也拍,那也拍,似無頭蒼蠅到處亂撞,帶有很大的盲目性,結果片子消耗不少,收效甚微;還有的由於不大懂民族政策和當地民俗習慣,到民族地區採訪鬧出笑話,有的甚至違反當地的民俗禁忌和國家民族政策,引起民族地區的不滿,造成了民族矛盾。如此種種,雖現象各異,但卻說明瞭一個共同性的問題:缺乏民俗知識,缺乏民俗意識,一句話,缺乏學習。這就從中得出一條結論:從事民俗攝影,不下一定氣力學點民俗知識是絕對不行的。許多頗有攝影經驗的同志經過一段波折後曾發出這樣的感歎:“搞民俗攝影,不學點民俗學知識就不知道哪些該拍,哪些不該拍,應該從哪個角度拍,通過學習才明白,原來民俗攝影的題材如此之廣,範圍如此之大,既大有作為,又大有學問。”

  實踐證實,從事民俗攝影須著重學習以下基本知識:一是民俗學,通過學習弄清什麼是民俗,民俗學及民俗的範圍;二是學習民俗攝影的有關理論知識和拍攝技法;三是學習有關民族政策,瞭解我國各民族的形成、發展及其主要的民俗民風特徵及民俗禁忌,熟悉國家對各民族非凡是少數民族的有關政策。應當指出的是,即便是從事民俗攝影有相當資歷的同志,在採訪前還要先期學習有關民族政策、民族習俗,民族心理。過去由於宣傳內容與研究資料的界線不清,本應作為內部學術研究資料的卻拿來公開宣傳,結果雖滿足了一些讀者的獵奇心理,擴大了刊物發行量,但卻嚴重傷害了少數民族同志的感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