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電影評論:《一八九五》-甲午戰爭

根據李喬小說「情歸大地」改編的電影【一八九五】描述甲午戰爭後,台灣割讓給日本,客家秀才吳湯興(溫升豪)組織義民軍抗日,最後功敗垂成的一段歷史。

本片有幾個切入角度所反映的意識形態頗耐人尋味:影片一方面藉由義民軍與山賊的盡釋前嫌、共同抗日,表達了閩客族群融合、同仇敵愾的愛國精神,然而在強弩之末時,也點出了他們被中國拋棄的悲哀;亦即它確實有藉這場抗日事件,鼓吹台灣意識而與中國劃清界線的味道。反而對日本的觀點,突破了既往政宣電影的野蠻描述,除了代表角色那股近乎文藝腔的高度優雅外,也凸顯了日方從原本以為只是單純「接收」台灣,到後來驚覺這已是另一場「戰爭」的覺悟。

可惜【一八九五】的執行成績遠不如預期,角色的內在掙扎大都流於台詞及表面,影像的薄弱到最後幾乎成了文字的附庸。所謂史詩格局,只存在於故事大綱、預告片花的想像層面,甚至許多場面調度已經到了因陋就簡、草草了事的地步,僅能依賴觀眾自行想像,去填充底片之間的空虛。諷刺的是作為客委會投資的作品,這部發想於民進黨執政時期、完成於國民黨輪替之後的電影,卻因此得到立場對立的政治人物的各自解讀與先後加持。但政治語言能否掩蓋藝術上的蒼白?就是催眠與清醒的差別了。

【渺渺】也和日本有關,但不再是國仇家恨,而是一個被稱作渺渺的日本交換學生(柯佳嬿)如何讓高中女生小璦(張榕容)心動,卻又不得不幫她接近一個鬱鬱寡歡的二手CD店老闆(范植偉),卻無意間知道了他的沉默也和一段同性之間的情誼與傷痛有關。

導演程孝澤在他的短片作品【數字拼圖】(男主角正是【一八九五】的溫升豪)展現了明快精準的節奏而令人印象深刻,但【渺渺】的整體結構卻少了一股流暢感,以致於雖是青澀戀曲,但那股悸動的感人能量,幾乎只剩下亮麗的攝影。

角色的失准,也是【渺渺】明顯的敗筆。作為與影片同名的核心人物,柯佳嬿在【一年之初】及短片【愛瑪的晚宴】予人的空靈神秘,到此蕩然無存,卻也沒開發出新的銀幕魅力,此角的扁平意外襯托了活潑的張榕容,畢竟她的活力稍稍燃動了影片窒礙的氣氛,不過我覺得她至今最好的演出還是在短片【天黑】,【渺渺】某些時刻還是有超過的痕跡。然而最令人失望的應該是范植偉,那毫無變化的憂鬱如果是在MV或許還有吸引力,但變成長片就顯得一成不變。相較之下,戲份不多的吳慷仁,反而更稱職地扮演了讓他後悔莫及的秘密。當這場多角單戀的故事有一半角色皆鬆弛乏力的時候,實在很難激起真正的認同感。

這兩部片的音樂都很動聽,卻犯了尾大不掉的毛病。【一八九五】的配樂充塞到幾乎要溢出銀幕,卻凸顯了影像無法相得益彰的薄弱;【渺渺】把陳綺貞的「旅行的意義」反覆播送,原本的意境最後也成了疲勞轟炸。
返回列表